深圳市鑫永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钣金机箱机柜外壳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钣金加工、机箱机柜、机架加工。
4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浅谈机箱钣金加工操作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文章出处: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深圳市鑫永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07-02
  ​机箱钣金加工涉及剪切、折弯、冲压、焊接等多道工序,操作中因设备精度、工艺参数或人为因素易出现各类问题。以下是常见问题、成因及针对性解决方法:
机箱钣金加工
一、尺寸偏差问题
1. 剪切 / 冲压尺寸超差
成因:
挡料装置松动或标尺刻度偏移,导致定位不准。
刀片 / 冲模磨损,剪切 / 冲压时板材受力变形。
数控程序输入错误或设备伺服系统故障。
解决方法:
每次加工前用卷尺校准挡料块位置,误差超过 ±0.5mm 时调整并锁紧。
定期检查刀片 / 冲模锋利度,磨损严重时更换(建议每加工 500 件后检查)。
输入程序后双人核对参数,首件加工后用三坐标测量仪复检,确认精度达标(一般公差控制在 ±0.3mm 内)。
2. 折弯角度偏差
成因:
折弯机模具选择错误(如 V 型槽宽度与板材厚度不匹配,通常 V 槽宽度应为板厚的 8-10 倍)。
板材回弹导致角度不符(不锈钢板回弹角可达 3°-5°)。
折弯压力不足或滑块下行速度过快。
解决方法:
根据板材材质和厚度选择模具,例如 1mm 碳钢选用 8mm V 槽模具。
预设定回弹补偿值(如设计要求 90° 时,模具角度调整为 87°-88°),或通过试折修正参数。
调整折弯压力(碳钢 1mm 板压力约 8-10MPa),并降低滑块速度至 5-10mm/s,减少惯性影响。
二、表面质量缺陷
1. 划伤与压痕
成因:
板材在运输或装夹时与金属台面摩擦。
模具表面有毛刺或杂质残留。
压料装置压力过大(如剪切时压脚压痕深度超过 0.1mm)。
解决方法:
工作台面铺设橡胶垫或牛皮纸,转运时使用专用料架,避免板材堆叠碰撞。
加工前用砂纸打磨模具表面,清除毛刺和锈迹,每加工 100 件后擦拭模具。
调整压料力,以板材不滑动为标准(可通过试切观察压痕,理想状态为轻微可见但不穿透涂层)。
2. 毛刺超标
成因:
剪切刀片间隙过大(如 1mm 钢板间隙超过 0.15mm)或刃口钝。
冲压模具刃口磨损,导致切边不整齐。
解决方法:
按板材厚度重新调整刀片间隙(公式:间隙 = 板厚 ×5%-10%),并研磨刀片至刃口无缺口。
冲压时在模具刃口涂抹润滑油,减少摩擦,同时每加工 200 件后检查模具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
三、结构装配问题
1. 折弯边不垂直(垂直度偏差>1°)
成因:
板材未靠紧折弯机挡料块,定位歪斜。
模具安装歪斜或工作台面不水平。
解决方法:
折弯前用直角尺校准板材与挡料块的垂直度,确保贴合紧密。
用水平仪检测工作台面,误差超过 0.2mm/m 时调整地脚螺栓,模具安装后用百分表校准垂直度。
2. 孔位偏移导致螺丝无法装配
成因:
冲压时定位销磨损,导致孔位偏差。
数控冲孔程序中坐标原点设置错误。
解决方法:
更换定位销(磨损量超过 0.1mm 时必须更换),并在冲孔前用首件试冲校准孔位。
编程时以板材基准边为坐标原点,并用 CAD 图纸核对孔位坐标,首件加工后用投影仪检测孔位精度(偏差≤±0.2mm)。
四、变形与应力问题
1. 大面积板材翘曲
成因:
剪切或冲压时板材受力不均,内部应力释放。
折弯次数过多或折弯顺序不合理(如先折小边后折大边导致应力累积)。
解决方法:
剪切大尺寸板材时在悬空端增加支撑块,冲压时采用对称冲压减少应力集中。
优化折弯顺序,先折复杂边后折简单边,或在折弯后进行去应力退火(碳钢加热至 550℃保温 1 小时,随炉冷却)。
2. 焊接后变形
成因:
焊接电流过大或焊接顺序不当(如从一端单向焊接导致热应力累积)。
板材厚度较薄(<1.5mm)时焊接热输入集中。
解决方法:
采用分段跳焊法(每段焊接长度 10-15mm,间隔 50mm),降低焊接电流(如 1mm 钢板电流 80-100A)。
焊前用夹具固定板材,焊后用锤击法敲击焊缝周围释放应力,或进行低温回火(150-200℃保温 2 小时)。
五、设备与安全隐患
1. 设备卡顿或异响
成因:
导轨或丝杆缺油,润滑不足导致阻力增大。
刀片 / 模具松动,剪切 / 冲压时发生位移。
解决方法:
按设备说明书要求定期加注润滑油(如导轨每周加注一次锂基脂),并清理导轨上的铁屑和杂质。
开机前检查模具固定螺栓,扭矩不足时拧紧(参考值:M10 螺栓扭矩 30-40N・m),发现刀片松动立即停机调整。
2. 安全防护失效
成因:
光电保护装置被灰尘遮挡或位置偏移。
急停按钮故障或线路接触不良。
解决方法:
每日用无尘布擦拭光电传感器,并用标准件测试感应距离(一般有效距离≤1.5m)。
每周按下急停按钮测试设备停机响应时间(应<0.5 秒),若失效需检查线路或更换按钮。
六、批量生产常见问题及预防
1. 首件合格但批量超差
成因:
设备长时间运行后温度升高,导致机械部件热膨胀(如丝杆热伸长量可达 0.02mm/℃)。
模具磨损随批量增加逐渐加剧。
解决方法:
设备开机空运行 30 分钟预热,生产中每 2 小时用标准件校准精度,超差时及时调整。
设定模具寿命阈值(如碳钢模具加工 3000 件后强制更换),并建立模具使用台账跟踪磨损情况。
2. 喷涂后表面起泡
成因:
钣金表面毛刺或油污未清理干净,导致涂层附着力不足。
磷化处理时间不足(标准磷化时间 5-8 分钟)。
解决方法:
剪切 / 冲压后立即用砂纸打磨毛刺,并用丙酮擦拭表面油污,必要时进行超声波清洗。
严格控制磷化工艺参数(温度 50-60℃,pH 值 2.5-3.5),确保成膜均匀(膜厚 1-3μm)。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