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鑫永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钣金机箱机柜外壳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钣金加工、机箱机柜、机架加工。
4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分析不锈钢钣金加工抛光后表面有 “雾状” 发暗如何处理?

文章出处: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深圳市鑫永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07-25
  ​不锈钢钣金加工抛光后表面出现 “雾状发暗”(俗称 “发乌”),主要是由于抛光残留(如抛光膏、粉尘未清理干净)、抛光工艺缺陷(如精抛不足、温度过高)或环境污染(如氧化、手印污染) 导致,需根据具体原因针对性处理。以下是详细分析及解决方法:
不锈钢钣金加工
一、先判断 “雾状发暗” 的成因(关键前提)
不同成因的雾状发暗特征不同,需先观察和检测,避免盲目处理:
成因类型 外观特征 简单检测方法
抛光膏 / 粉尘残留 表面有均匀的 “灰蒙蒙” 质感,用手擦拭后局部变亮(残留被擦掉) 用无尘布蘸酒精擦拭,若擦拭处变亮,说明是残留问题
精抛不足(粗抛痕迹未覆盖) 表面有细微划痕(肉眼难见,侧光观察可见密集细纹),雾状感伴随 “粗糙感” 用 10 倍放大镜观察,可见未抛光掉的粗砂纸痕迹
高温氧化(抛光时过热) 雾状发暗区域呈 “淡黄色” 或 “灰黑色”,擦拭无法去除(氧化层附着) 用不锈钢酸洗液轻擦,若颜色变浅,说明是氧化问题
环境污染(手印、水汽) 局部雾状(如手指接触过的区域),或潮湿环境下的 “水迹雾状” 用去离子水冲洗后吹干,若消失,说明是污染问题
二、针对性处理方法(从简单到复杂)
1. 抛光膏 / 粉尘残留导致的雾状发暗(最常见,易解决)
核心问题:抛光后未彻底清洁,抛光膏(含研磨颗粒)或不锈钢粉尘附着在表面,形成 “漫反射层”(光线被散射,导致发暗)。
处理步骤:
初步清洁:用去离子水(避免自来水含氯离子污染)冲洗表面,去除浮尘;
深度除残留:
小件:用超声波清洗(频率 28-40kHz),加入中性清洗剂(如不锈钢专用除油剂,浓度 2%-3%),水温 40-50℃,清洗 10-15 分钟(超声波振动剥离缝隙中的残留);
大件:用高压水枪(压力 0.3-0.5MPa)冲洗,配合软毛刷轻刷(沿抛光方向),重点清理边角、折弯处(残留易堆积的位置);
干燥:用压缩空气(需过滤油污、水分)吹干,或用烘箱低温烘干(60-80℃,避免高温氧化)。
效果验证:干燥后用干净无尘布擦拭,表面应光亮且无 “灰痕”,侧光观察无明显残留。
2. 精抛不足(粗抛痕迹未覆盖)导致的雾状发暗
核心问题:粗抛(如 80#、180# 砂纸)后留下的划痕未被精抛(400# 以上砂纸或羊毛轮)覆盖,划痕导致光线散射,形成 “雾状粗糙感”。
处理步骤(需重新抛光,轻度返工):
二次精抛:
工具:用羊毛轮(比初次精抛更细腻)配合白抛光膏(不含粗颗粒);
操作:沿原抛光方向(避免交叉划痕)轻抛,抛光时间比初次精抛延长 30%(确保覆盖粗抛痕迹);
清洁:按 “抛光膏残留处理” 步骤清洗,确保无新的抛光膏残留。
注意:避免过度抛光(尤其是薄板),否则会导致尺寸偏差(如边缘变薄)。
3. 高温氧化导致的雾状发暗(较难处理,需去除氧化层)
核心问题:抛光时压力过大或转速过高(如电动抛光机转速>3000r/min),导致局部温度超过 300℃,不锈钢表面形成 “氧化膜”(Cr₂O₃、Fe₃O₄混合层),呈灰黑色雾状。
处理步骤(需去除氧化层,适合厚板或非外观关键件):
去除氧化层:
轻度氧化:用不锈钢酸洗膏(含硝酸 + 氢氟酸,浓度 5%-8%)均匀涂抹,厚度 1-2mm,静置 5-10 分钟(观察氧化层溶解,表面变亮);
重度氧化:先用 180# 砂纸轻磨(去除表层氧化皮),再用酸洗膏处理(避免过度打磨导致尺寸偏差);
中和与清洁:用去离子水彻底冲洗(至少 3 次),直至 pH 值 6-7(用 pH 试纸检测),避免酸液残留腐蚀;
恢复光泽:若酸洗后表面粗糙,用 400# 砂纸轻抛,再用羊毛轮精抛(恢复镜面效果)。
4. 环境污染(手印、水汽)导致的雾状发暗(预防为主)
核心问题:手指接触留下的油脂(手印)或潮湿环境中的水汽(吸附灰尘),形成局部雾状。
处理步骤:
去除手印:用无尘布蘸酒精(或异丙醇)擦拭,直至手印消失(酒精可溶解油脂);
去除水迹雾状:用去离子水冲洗后,立即用压缩空气(干燥、无油)吹干,或用烘箱 60℃烘干 5 分钟;
防护:处理后戴无尘手套接触,避免再次污染;存储时用防潮纸包裹,放入干燥柜(湿度≤50%)。
三、预防措施(避免再次出现雾状发暗)
优化抛光工艺:
抛光顺序:严格按 “粗抛→中抛→精抛” 逐步升级(如 80#→180#→400#→800#→1200#),禁止跳级(避免粗划痕残留);
精抛参数:精抛时降低抛光压力(比粗抛低 30%),控制转速(电动抛光机转速≤2500r/min,避免过热氧化);
抛光膏选择:精抛用 “白膏”(细腻,含氧化铬),避免用绿膏(粗颗粒,易残留)。
强化清洁流程:
抛光后立即清洁(避免抛光膏干结),至少清洁 2 次(初洗 + 精洗);
对镜面抛光件(如医疗器械外壳),清洁后需用 “纯酒精” 再次擦拭(去除最后残留)。
控制环境与存储:
抛光、清洁在无尘车间进行(避免粉尘污染);
存储时避免与碳钢件接触(防止铁屑飘落污染),长期存储需定期通风(每月 1 次)。
四、注意事项(避免处理时二次损伤)
禁止用钢丝球、硬毛刷处理(会产生新划痕,加重雾状);
酸洗时必须戴耐酸手套、护目镜(避免酸液接触皮肤);
不锈钢材质不同,处理方法略有差异:
304、316 等奥氏体不锈钢:可耐受酸洗(耐腐蚀性强);
马氏体不锈钢(如 410):酸洗时间需缩短(避免过度腐蚀),且需及时干燥(易生锈)。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