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机箱机柜加工的抛光是提升外观质感、增强防腐蚀能力(抛光后更易附着涂层)的关键工序,需兼顾 “表面光洁度、平整度、无损伤” 三大核心目标。抛光过程涉及 “预处理、抛光方式选择、参数控制、后处理” 等环节,每个细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划痕、变形或亮度不足,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一、抛光前预处理:消除 “先天缺陷”,为抛光打基础
抛光的核心是 “修饰表面” 而非 “修复大缺陷”,预处理需先解决材料本身或前序加工的问题:
1. 表面清洁:去除油污、氧化层及杂质
除油污:用中性清洗剂(如铝合金专用除油剂)浸泡或喷淋,配合软布擦拭(禁用钢丝球等硬质工具,避免划伤)。若油污残留(如加工时的切削液),抛光时会形成 “油斑”(抛光膏无法附着,导致局部亮度不足)。
除氧化层:铝合金存放或加工后表面会形成氧化膜(灰暗、粗糙),需用 “化学抛光预处理液”(弱酸性溶液)轻蚀(腐蚀深度≤0.01mm),或用 800 目砂纸手工打磨(去除氧化层,露出新鲜金属表面)。氧化层不处理会导致抛光后表面 “发乌”,无法达到镜面效果。
检查并修复明显缺陷:
若表面有磕碰凹坑、深划痕(深度>0.1mm),需先用 “原子灰” 填补(仅适合非承重表面),干燥后用 1200 目砂纸磨平;
焊接部位需先打磨平整(用角磨机配百叶轮,将焊瘤、焊渣磨至与母材齐平),否则抛光时会因高低差导致 “局部抛不透”。
2. 固定与夹持:避免抛光时振动导致划痕
用专用夹具(内衬橡胶垫,防止夹伤)固定机箱机柜,确保抛光时工件无晃动(尤其是薄壁部件,如 0.8mm 厚的侧板,晃动会导致抛光轮与表面摩擦不均匀,产生螺旋状划痕)。
对于异形结构(如边角、凹槽),需提前设计辅助支撑(如在凹槽内插入木模填充,避免抛光时因受力变形)。
二、抛光方式选择:根据表面要求和结构选工具
铝合金机箱机柜抛光分 “粗抛(去刀痕、找平)、中抛(细化纹理)、精抛(镜面效果)” 三级,需匹配不同工具和磨料,避免 “跳级” 导致表面缺陷:
抛光阶段 核心目标 常用工具 / 磨料 注意细节
粗抛 去除加工刀痕、划痕 千叶轮(80-120 目)、砂带机 磨料粒度需与前序加工匹配:若前序切割有明显刀痕(如激光切割的波纹),先用 80 目粗抛,再换 120 目细化(避免用细磨料直接抛,刀痕无法去除);
禁止在同一位置长时间停留(会导致局部过热变形,尤其薄壁件)。
中抛 消除粗抛纹理,提升平整度 百叶轮(320-600 目)、羊毛轮 磨料需均匀接触表面(如抛光边角时,用小型手持抛光机,避免因角度倾斜导致 “边角过抛”(比平面更亮,形成色差);
抛光方向尽量与粗抛垂直(如粗抛沿 X 轴,中抛沿 Y 轴),交叉打磨可消除定向纹理。
精抛 达到镜面 / 亚光效果 布轮(配合抛光膏)、镜面轮 抛光膏选择:白膏(适合铝合金,切削力温和,亮度高),避免用铁红膏(粒度粗,易留痕);
精抛时压力要轻(以 “贴合表面即可” 为原则),压力过大会导致表面发热氧化(出现 “烧斑”,呈暗黄色)。
三、抛光过程核心参数控制:避免 “过度加工” 或 “加工不足”
1. 转速与压力:根据抛光阶段和部件厚度调整
转速:粗抛用低转速(1500-2000 转 / 分钟),避免高速打磨产生高温变形;精抛用中转速(2000-3000 转 / 分钟),转速过高易导致抛光膏飞溅,且表面易产生 “旋纹”(尤其镜面抛光时)。
压力:遵循 “粗抛稍重、精抛轻压”—— 粗抛时压力以能均匀去除刀痕为宜(手感 “有轻微阻力”),精抛时压力仅需 “抛光轮与表面轻微接触”(压力过大会将已抛亮的表面压出细微划痕)。
薄壁件特殊要求:如 0.5-1mm 厚的机箱侧板,抛光时需用 “气动抛光机”(比电动抛光机重量轻),且单次抛光时间≤10 秒 / 区域(避免局部过热导致板材翘曲)。
2. 抛光路径:均匀覆盖,避免 “重复叠加”
采用 “直线往复” 或 “螺旋渐进” 路径,每次抛光覆盖前一次路径的 1/3(确保无遗漏区域);
边角、拐角处需换 “小型抛光轮”(如直径 50mm 的羊毛轮),沿边角弧度打磨(禁止用大轮强行挤压,否则会导致边角 “塌边” 变形);
避免在同一位置反复打磨(会导致局部金属过度去除,形成 “凹陷”,尤其阳极氧化前的抛光 —— 凹陷会在氧化后更明显)。
3. 磨料更换:及时清理残留磨料,避免 “交叉污染”
粗抛后需用压缩空气(0.4MPa 压力)吹净表面残留的粗砂颗粒(若残留,中抛时会被带入,造成新划痕);
不同粒度的抛光膏需用专用抛光轮(如粗抛用绿色抛光膏,精抛用白色抛光膏,不可混用),且每次换膏前需用酒精擦拭抛光轮(去除残留膏体)。
四、不同抛光效果的细节控制(根据需求调整)
铝合金机箱机柜抛光通常有 “亚光(Ra0.8-1.6μm)、镜面(Ra≤0.02μm)” 两种需求,细节要求不同:
1. 亚光效果(常用于工业机柜,低调耐脏)
核心:表面均匀无方向性纹理,无明显划痕。
关键:中抛后用 600 目砂带 “单向轻抛”(沿长度方向),避免交叉纹理;抛光后用干净棉布擦拭(禁止用化纤布,会产生静电吸附灰尘)。
避坑:若需后续喷塑,亚光粗糙度需适中(Ra1.2μm 左右)—— 过光滑(Ra≤0.8μm)会导致涂层附着力下降(易掉漆)。
2. 镜面效果(常用于高端设备机箱,显精致)
核心:表面像镜子一样能清晰成像,无雾状、无旋纹。
关键:
精抛用 “羊毛轮 + 白色抛光膏”,配合 “低速慢抛”(2000 转 / 分钟,每平方厘米打磨 3-5 秒);
抛光后立即用 “无水酒精” 擦拭(去除抛光膏残留),并用防尘布覆盖(避免空气中的灰尘落在镜面,形成污染点)。
避坑:镜面抛光后需在 2 小时内进行阳极氧化或镀膜(否则空气中的水分会导致表面氧化,失去镜面光泽)。
五、抛光后处理:巩固效果,避免二次损伤
1. 清洁与检查
用 “去离子水” 冲洗表面(去除抛光膏残留的化学成分),再用热风(60℃以下)吹干(避免自然晾干产生水痕);
用强光手电筒(45° 角照射表面)检查:亚光面无明显划痕、色差;镜面能清晰反射灯光,无雾状区域(若有,需用 1500 目砂纸轻抛后重新精抛)。
2. 防护措施
若暂不进行后续加工(如阳极氧化),需喷涂 “临时防锈油”(专用铝合金防锈油,膜厚≤5μm,避免影响后续处理);
搬运时戴无粉手套(禁止直接用手接触,手上的油脂会导致 “指纹印”,且难以去除);
存放于无尘车间(湿度≤60%),用珍珠棉分隔(避免堆叠挤压导致划伤)。